徐韬徐韬

    徐韬

  • 男中国,江苏,郫县演员
  • 别名:BaozhaiXu(本名)
  • 外文名:xutao
  • 性别:
  • 国籍:徐保斋(本名)
  • 身高:导演,编剧,演员,副
  • 体重:未知
  • 民族:汉族
  • 星座:金牛座
  • 血型:未知型
  • 出生日期:未知
  • 出生地区:中国,江苏,郫县
  • 职业:导演,编剧
  • 毕业院校:徐伟杰(长子),崔月明(长媳),徐小沛(
  • 代表作:乌鸦与麻雀 一江春水向东流 海魂 关不住的春光 青年进行曲 
  • 明星/评论:当前有0条评论,
  • 人气:961°
  • 介绍:影人简介   徐韬,原名徐保斋,1910年生于江苏邳县。1928年,他在省立徐州高中就读时,因积极参加学生运动而被校方开除。1930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学

徐韬主演电影电视剧

影人简介

  徐韬,原名徐保斋,1910年生于江苏邳县。1928年,他在省立徐州高中就读时,因积极参加学生运动而被校方开除。1930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学习,结识了赵丹、王为一、吴天等人,共同投身进步戏剧活动,曾任美专剧团团长。剧团上演的第一个戏,就是描写艺术家走出象牙塔,投身现实斗争的《C夫人肖像》。  1932年,他加入左翼戏剧家联盟,走出校门,把业余戏剧活动推向社会、深入群众。1935年,徐韬加入中国共产党。同年,上海成立业余剧人协会,他担任理事,组织演出了《娜拉》、《钦差大臣》等剧。他还和协会的一批演员参加了影片《青年进行曲》的拍摄,这是他第一次涉足电影艺术。  “七?七”事变后,徐韬参与导演话剧《保卫芦沟桥》。1938年,他积极组织并参加救亡演剧第一队,进行抗日宣传活动。1940年组织旅行剧团赴新疆开拓戏剧运动,仅演出《夜光杯》一场戏,就遭军阀盛世才迫害,入狱五年。  1945年,在重庆加入中国艺术剧社任导演兼演出部主任,并参加话剧《清明前后》的演出。抗日战争胜利后,他参加筹组昆仑影业公司,并任编导。先后在影片《一江春水向东流》中担任助理导演,接着与王为一联合导演了欧阳予倩编剧的《关不住的春光》,获得好评。并参与创作电影剧本《乌鸦与麻雀》,由此获得中央文化部1957年颁发的一等金质奖章。  上海解放后,他任上海军事管制委员会文艺处电影室副主任,并参与筹建上海电影制片厂。曾任新建的上影厂秘书长、文化部电影局艺术委员会秘书长等职。后一直担任上影厂导演,导演了《大地重光》、《草原上的人们》、《海魂》、《小康之家》、《摩雅傣》、《丰收之后》等影片。  《草原上的人们》在广阔的背景上,尽情地抒写了牧民的劳动喜悦和保卫胜利成果的战斗精神,精犷豪放和优美抒情融合在一起,影片获文化部1957年颁发的1949—1955年优秀影片三等奖。1956年在海燕电影制片厂拍摄了粤剧戏曲片《搜书院》,画面处理优美,演员演技精湛,在东南亚颇有声誉。1957年拍摄《海魂》,影片酣畅洗炼,自然凝重,严谨而不乏跌宕,细腻而不失磅礴,在捷克第十届卡罗维?发利国际电影节上获“为世界和平而斗争”二等奖。  1958至1963年,他先后拍摄了《小康人家》、《聪明的人》、《关汉卿》等多部影片。他对《关汉卿》的导演处理,注意运用电影的表现手段,使关汉卿“奇枝傲干斗霜雪”的性格,较之舞台剧更为鲜明丰满,受到观众的欢迎。  徐韬曾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、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、影协上海分会常务理事,并是上海市政协第二、三、四届委员。  1966年6月,文革开始后投钱塘江而死,享年五十六岁。徐韬的创作大部分是反映革命斗争和群众生活的现代题材,贯穿着鲜明的思想性,在艺术上承继了三十年代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,努力探求民族化和大众化,在风格上深沉凝炼,自然畅达,但又纵横有效,充满生活情趣。

获奖记录

   荣誉奖项

  • 1957第10届捷克斯洛伐克劳动人民电影节为世界和平而斗争二等奖《海魂》(获奖)

    人物评价

      作为党培养起来的电影工作者,徐韬的电影创作体现出了强烈的时代意识。他的电影创作遵循党的电影文艺路线,体现出坚定的党性。他一系列当代题材的电影创作,多是着力展现祖国边疆、广大农村的时代风貌与民族风情,热情讴歌新中国的伟大。在新与旧、美与丑的冲突中,影片热情歌颂普通劳动人民的智慧、善良,对美好新生活的追求,同时也鞭笞了丑恶势力的罪恶。在影片创作中,徐韬比较注意塑造人物性格,推出了一些成功的艺术形象。在电影创作中,徐韬也展示了他细腻、抒情的个人风格。在许多影片中他特别注意运用丰富的细节、道具表情达意。这些都是徐韬电影创作颇有特色的方面。

评论